在學生時期的我們被學校的制式教育思想給受限,我們不停被灌輸同一套觀念,而這套觀念包括了價值觀、幸福觀、生活觀,鮮少有人可以走出這一個框架,許多人習慣被動的接收訊息而不是主動去學習,上學吸收老師所給予的知識,回到家受爸媽的價值觀所影響,在這過程當中漸漸的被框住了,這些左右我們的觀點很少人去質疑這是對的嗎?真的嗎?這些東西是不是真的自己所想要的?直到踏入職場才發現,原來過往在學校所學並不能完全派上用場,然而,我們迷失在這些世俗的觀點裡,失去了該有的自信、應有的快樂,還有享受人生的權利,於是,我們也就限縮了自己的視野。
什麼是眼界?簡單說就是看待事物的寬度和廣度。多鼓勵自己去接觸未曾體驗過的生活,像是在學生時期多去參加社團、交友、爭取交換生,就會顛覆自我的價值觀,或是在經歷某個人生轉折後,開始活出自己,有人從此投身公益,積極行善。這些都是因開闊眼界而提升了境界,從人生的寬度和廣度,轉化到深度和高度。
不是一定要遊山玩水,經歷大災大難才能眼界大開,重要的是要用心去感受每處的風景、用心體悟每一次的經歷,是否用更開闊的視野去看待每一件事情,如果能看見更多不同的事物,或是回過頭來看待曾經的事物有著不同的感受與體悟,都是代表著你的眼界變寬了!
眼界並不是有錢、高學歷,現在人幾乎都有能力出國旅行,但出國旅行不代表都有眼界,有些人出國旅行只會到各大景點拍照打卡,也只記得什麼東西好吃,買了什麼回來,跟誰去結果分手了吵架了等等,回來後只有一個地方不一樣就是荷包變瘦了,真正的眼界是有沒有用心體會你腳下的大地,有沒有用心對待每個和你相處的人。
